校园新闻网讯近日,我院“党支部建在团队”党建工作模式被列为浙江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案例。自2008年以来,我院建筑工程学院以“支部建在团队上”为载体,积极推进“三促三带”党建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在教学、科研一线中党组织的价值作用力、思想渗透力和党员的模范影响力。
一是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团队建设,一手抓党建。建工学院在土木教学团队、建环教学团队、建筑教学团队、混凝土耐久性创新团队中建立了党支部,选派谷伟、巩学梅、刘超英、干伟忠等“业务过硬”、“群众拥护”、“精力充沛”的团队负责人担任了支部书记,他们的人格魅力、号召力、影响力很好地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为团队建设提供保证。团队支部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思想优势,响亮地提出了“不要求团队中人人具有党员身份、但要求人人都有党员觉悟”,找准了党建与团队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以党建促进团队建设,以团队建设带动党建,形成政治和业务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二是坚持双培养,把党员培养成学术骨干,把学术骨干培养成党员。团队支部创造和争取一切可能的机会,为学科带头人提供政治思想学习、交流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更好地带动团队的学术工作和党建工作。建立导师制,聘请干伟忠、王星、程桂胜、车金如、刘超英等教授为团队青年教师的导师,既负责青年教师的业务研究,又负责青年教师思想认识的提高,很好地发挥了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们既学到丰富的教学经验,又学到更多优良的师德师风。
一是营造和谐的团队文化。团队支部根据团队成员在来源、结构、思维方式、利益诉求、党派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和人”、“和好人”上,坚持不懈抓好舆论导向、政治导向、制度导向,营造包容、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营造“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团队成员逐渐形成了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更多共同关心的问题,找到自己的位置,展现自己的闪光点,获得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二是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团队党支部时刻关注和关心团队中党员的思想成长与进步,给教学或学术骨干创造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机会,给他们加任务、压担子,充分尊重、信任他们,赋予他们工作成就感。多途径宣传团队中的优秀分子,宣传团队学术特色和水平,如干伟忠教授带领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团队为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和各类的高度关注,使他们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认同,争取更多的展示和发展机会,争取更多的政府和企业的资金、项目支持。
教学、科研是党的中心工作在高校的具体体现,是党支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团队支部结合团队自身的特点,开展“三促三带”党建活动,使科研、教学工作和党支部工作成为一个有机体,充分发挥团队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建环团队创建和谐团队。党员教师带头建立课堂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构建协作学习的交流平台,营造一种合作学习教学理论、教育技术与专业知识,共享课程知识、教学经验、教育信息、学习能力的文化机制和环境氛围,争做师德师风建设标兵。巩学梅被授予2008年度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个人,团队被评为2008年浙江省优秀教学团队。
土木团队创建特色专业。团队支部努力打造“专业带头人+教学团队”的格局,探索并构建现代工程师的培养模式,推进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土木工程专业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国家特色建设专业。
建筑团队推进教学改革。团队支部在建筑学专业中积极引入CDIO工程教育,构建“A+T·CDIO”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了2008年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还被列为教育部第一批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试点学校。
混凝土耐久性创新团队凝聚优秀创新人才,培育科研骨干,争取高级别课题,参与重大建设项目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的攻关,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承接金塘大桥、象山港大桥的2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获得2008年宁波市教育服务经济贡献奖一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