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培养

认证标准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培养 >> 专业认证 >> 认证标准 >> 正文

土木工程专业补充标准

发布日期:2018-03-01    作者:     来源:     点击:

本补充标准适用于土木类专业中的土木工程专业。


2.1.1 课程设置

1)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数学类课程应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知识领域。

自然科学类课程包括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基础等知识领域。

2) 工程基础类课程

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材料、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经济、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基础等相关知识。

3) 专业基础类课程

包括土木工程概论、工程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原理、钢结构原理、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工程项目管理、建设法规、地震工程学导论、土木工程试验技术等相关知识。

4) 专业类课程

各校可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及自身优势和特点,在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道路工程、岩土工程、铁道工程、城市轨道工程等知识领域设置专业课程模块。允许学校在满足专业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专业基础类和专业类课程进行重组。


2.1.2 实践环节

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及创新实践环节等。

1)实验

实验指课程包含的实验学时或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主要包括大学物理实验、大学化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流体力学(水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混凝土与钢结构基本构件实验、土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测试技术、专业综合实验等。

2)实习

实习含课程实习和专业实习,主要包括工程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3)课程设计

专业主干课程应设置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设计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累计时间安排应不少于8周。课程设计除了训练计算机绘图的技能以外,也要训练学生的手工绘图能力。

4) 创新训练

具有鼓励学生开展科研创新,能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2.1.3 毕业设计(论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1) 选题

选题原则按照通用标准执行的前提下,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需结合工程,体现综合性、先进性,难度和工作量适中,一人一题。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应与学生的专业方向应一致,选题应以突出工程综合训练的设计类课题为主。毕业论文应该结合工程项目并以解决工程问题为导向,不宜安排学术型的科研题目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

2) 指导

毕业设计:在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的原则下,应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应配备足够的指导队伍,每位教师同年度实际指导的学生人数不超过8人。教师应安排适当的概念训练,如分析计算结果、结构方案比较、人工计算部分结构等。毕业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技术调查、实验方案设计、结果分析、正文写作、结题答辩和专业文献翻译等内容。

3) 保障机制

学校制定了与毕业要求相适应的标准和检查保障机制。毕业设计(论文)累计时间一般不少于14周。


2.2.1 专业背景

从事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教学(含实践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其本科、硕士和博士学历中,至少有一个为土木类专业。从事课程主讲教学工作的教师一般需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从事专业课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有明确稳定的科研方向和相应的科研成果。


2.2.2 工程背景

从事专业课(含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专任课教师应具有相应的工程背景、工程经验,或企业工作经历。


2.3.1 专业资料

土木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图书应达到20000册以上,并且每年订购一定数量的新图书;本专业纸质和电子的中文期刊50种以上,外文期刊30种以上;各类资源的利用率高。有满足教学需要的现行工程建设法规文件、标准规范规程、标准图集。有课程教学和毕业设计所必需的正版专业软件。


2.3.2 实验条件

具备大学物理、大学化学、计算机、测量、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岩土、结构等实验室;实验设备、仪器完好,场地面积和设备台套数满足实验教学的分组要求,操作型实验分组满足人人动手的要求,实验标准符合现行工程规范要求。

多媒体、语音教室等满足课程教学需要;有用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的固定教室。


2.3.3 实践基地

有相对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所能提供的实习内容覆盖面广,能满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教学要求。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开发)满足土木工程特定需求的体系、结构、构件(节点)或者施工方案,并在设计环节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在提出复杂工

(4) 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具有创新意识。

(5)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收集、处理、分析与解释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6)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7)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土木工程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标准,评价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的方案,以及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其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

(8)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9) 职业规范:了解中国国情、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做到责任担当、贡献国家、服务社会。

(10) 个人和团队:在解决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在多学科组成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

(11) 沟通:能够就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2) 项目管理:在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环境中理解、掌握、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13)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提高自主学习和适应土木工程新发展的能力。


“复杂工程问题”必须具备下述特征(1),同时具备下述特征(2) —(7)的部分或全部:

1)必须运用深入的工程原理,经过分析才可能得到解决。

2)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工程和其它因素,并可能相互有一定冲突。

3)需要通过建立合适的抽象模型才能解决,在建模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创造性。

4)不是仅靠常用方法就可以完全解决的。

5)问题中涉及的因素可能没有完全包含在专业工程实践的标准和规范中。

6)问题相关各方利益不完全一致。

7)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包含多个相互关联的子问题。


@版权所有 宁波工程学院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

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201号

邮编:315211